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动的当下,果树产业因其显著的经济价值,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,也成为地方政府工程的一大助力。然而,当下果树产业正面对生产环境复杂、市场对高品质水果的需求难以满足、机械化程度较低以及生产技术标准不一等多重挑战。不过,在老河口市京东数字农场的果园中,这样一些问题正在被一一化解。数字化改革正在为传统果园带来华丽转变,让品质和效益得到了显著提升。
走进老河口京东农场4000亩的桃园,耳边响起的只有清脆的鸟鸣声,令人难以置信的是,管理人员几乎不见踪影。这一切都得益于遍布果园的摄像头、传感器及各类物联网设备,它们正为该果园提供实时的生产管理服务。风向、光照、温度、湿度和土壤墒情等各类数据,在控制中心都能实现全天候监控、实时分析、远程操控。这种充满科技感的现代农业场景,离不开数字果园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强大支持。
据了解,果园工人的平均薪资大约为150元,如果是农忙时,按每小时10元计算。而能聘用的工人大多是60岁以上的老人,年轻劳动力的缺乏对果树种植造成了不少负担。2021年6月,千果派与京东达成战略合作,开创了全国首个桃产业京东数字农场,率先运用科学技术手段提升果园的管理上的水准。三农记者在现场看到,空气及土壤的温度、湿度、光照等信息都在大屏幕上一目了然,待办的农事及预警信息也十分醒目,过去的农事活动更是可一键调取。
经过四年的发展,千果派的果园逐渐呈现出浓厚的科技气息。在数字化变革的推动下,果园内还配置了虫情监控系统和环境检测器,气象监测设备时刻收集园内风向、温度、湿度等信息,而虫情监控仪则重视果园里每一只虫子的动态。传感器通过实时采集每棵树的土壤、气象、虫情和药肥等数据,让有关技术人员依据精准分析,合理的安排工人开展杀虫、施肥、除草等作业,极大提升了农事操作的科学性和高效性。
襄阳市农业科学院的高级农艺师赵广指出,数字化智慧果园着重解决了肥水定量管理中的难题。借助数字化农场,当土壤墒情低于预设值时,系统会及时启动灌溉;土壤肥力不足时,系统也能适时施肥,这大幅度的提升了肥料和水的利用率。从而使得果实的单果重量显著增加,每亩的产量大约提升了200到400斤。赵广强调,构建现代化果园栽培与管理的数字化技术体系,是果业从传统粗放式发展向数字化精细管理转型的必然过程,也是推动数字化现代果业发展的重要选择。
根据规划,未来千果派的智慧果园建设将涵盖数字果园综合信息服务平台、数字果园大数据应用、智慧控制中心等多个子系统,旨在实现环境监视测定、水肥精准管理、病虫害智能识别、果园生产智能作业装备的一体化,最终达到智能操作与一人化管理的新型生产模式,标志着果业发展进入全新篇章。
作为数字农业的先行者,京东数字农场凭借精准的数据分析和高效的管理模式,不仅提高了果实的品质和产量,更为农民的经济收入带来了翻倍的提升。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,果树产业已然在“数字脑”的助力下焕发出了新的生机,让无数果农看到了希望。相信随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应用与发展,未来的农业将迎来一个质的飞跃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
新闻推荐
【2025-02-22】
【2025-02-22】
【2025-02-22】
【2025-02-21】
【2025-02-20】
【2025-02-20】
【2025-02-18】
【2025-02-18】
【2025-02-18】
【2025-02-17】
【2025-02-17】
【2025-02-11】